|
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是建立在日趋完美的资本市场上的。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老百姓对自身财产的投资还是能自我做主的,他们有充分的自主权买自己认为不错的的债券、股票。国民的投资在总量上三分之一进入债券市场(主要为企业债,其次为国债)、三分之一进入股市、剩余的三分之一用来存银行和买保险(这三者基本构成了整个资本市场)。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资本自发且无障碍地流向好的企业、好的项目,从根本上优化了资源配置,加速了企业优胜劣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繁盛的基础。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在极力保护这个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每年大约占整个股票市场的10%的上市公司退市:信誉不佳、违规、经营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被强行退市;而一些业绩特别好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也可以发起收购要约,高价从股民手中赎回股票,自行退市。例如美国纳斯达克每年10%的上市公司退市,。英国这一数字近年更是达到15%。保障了整个股市的优胜劣汰,活水常流。大多数老百姓自然也会挣到钱。在国家强力的监管下,企业债券收益率乃至银行的存贷利率也基本趋向市场化。风险极其厌恶型的投资者还可以为了防范债券或存款的或有风险,以一定代价向专门的担保公司投保,以确保稳定收益。担保公司也可以寻求其他的担保公司对自身担保业务再担保,以确认收益。无论是在岸的还是离岸的金融市场,契约精神深入人心,一切在严格的法制、明确的规则约束下有序进行,投、融资者权益均得到法律的保障。
在中国,金融界高管及各级特权官僚分别通过控制国有控股银行的货款投放、有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补贴等非市场手段主导了社会资本的流向,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无数权力寻租、直接和间接渔利的神话。特权官僚自然不愿看到投、融资者各取所需的资本市场(民营银行、股市、企业债市)脱离“正统”意识形态的约束自由发展、壮大成主导力量。
世界上主流的银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是公认的银行业最好的防范风险、增强盈利能力的模式,却只有民生银行一家民营银行可以实施。该模式简单说就是:成立化工、IT、机械等事业部,请相关的化工、IT、机械等专家分别负责各相关行业的存贷款等业务。这些专家甚至能精算出来企业贷款购买的每一台设备能产生多少利润。有了这样的底气,民生银行把别的银行碰都不敢碰的小微业务做得风声水起。其实国有银行也可以搞事业部制,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把一切业务都搞得清清爽爽,那些高管们有如何渔利?所以他们才不会搞呢!
中国特色的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补贴等更是毫不掩饰地把国民的血汗钱白白送给了最可爱的国企及有中国特色的所谓“事业”单位。大家是否还依稀记得当年天量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实际上是要不回来的,走完了正常的法律程序就变成了呆账坏账)是如何被国家“对价支付”给了银行--实际上是全国老百姓在一些人淫笑中买了单。中石油、中石化合法垄断国家石油进口,几乎免费地在国内建油田采油,且在成品油国内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人家油价里还包含过路费,中国还要另缴),还聒不知耻地收受巨额政府补贴。当然,为了加快产业升级,国家也象征性地补贴一小部分给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实事上也一直没有真正放开,几乎为零。
我国的股市与其说是夹缝中的一个奇迹不如说更像一个怪胎。中国股市过去十年来的半数还多一点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为国企)平均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又叫股权收益率、所有权收益率)跑不过十年来的GDP、GNI(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三分之一强的企业年化股权收益率小于6%,甚至跑不过CPI,更是小于近三十年来黄金相对美元的年均“增值”(实际是货币在相对贬值)速度---7.4%,更是小于中国近十年来的M2及居民存款年均增速---17%。20年来,在大量的垃圾上市公司滥竽充数,没能给投资人带来真实收益、虚假信息满天飞、内幕交易频繁的情况下居然才只有几十家上市公司被强行退市。有的到该退市的门槛了,却又被莫名其妙地借壳了。在收了上市公司各种好处的监管者的严密监管下,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股市,乱象重重。许多优良企业到国内上不了市,只好到国外上市(新东方、携程等),一些垃圾企业却能在国内堂皇上市。
在此股市、债市被“双杀”情况下,中国国民的投资主体资格被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国有”银行彻底霸占了---国民将绝大部分钱存银行,银行给国民远低于CPI的“法定”存款利息,然后再高息放贷,赚取高额利润(银行近年的平均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都在20%以上,甚至所有非银行上市公司的利润加起来还不如银行多)。在假定黄金相对世界通用货币(美元)的“增值”速度依然保持为近三十年来的年均值7.4%,且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现在以年复利3.5%的存款利息,把能够购买一千克黄金的人民币存入银行,30年后我们取出人民币来只能买到0.306千克黄金。银行还大搞中间业务:表面是放贷利率法定,但是民营企业想融到资就要“自愿”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或找专门的担保公司来为民营企业担保,这些担保公司会向民营企业收取高额“手续费”(又有谁知道这些担保公司和银行行长等权贵们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高额“手续费”是否流进了资本权贵的口袋中?),最终的民营企业从银行的借贷成本亦接近高利贷。尽管这样,我国的银行还尽可能地把绝大部分来自储户的钱投放到占据垄断资源、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因为这些国企有政府做担保,有依靠垄断资源的先天优势而得到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银行对这些国企放款自然没有多少风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KmFYRE3V |
|